内蒙古昭君墓旅游攻略:探索古代美女王昭君的传奇故事

2024-09-11 15:28:37

内蒙古昭君墓旅游攻略:探索古代美女王昭君的传奇故事

内蒙古昭君墓旅游攻略:探索古代美女王昭君的传奇故事

远方的朋友们大家好!我是一家旅行社的导游,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工作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,也希望大家这几天在内蒙古玩得开心!今天我们首先要去参观的是昭君墓,这是内蒙古非常著名的历史文化风景区,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的墓地,位于呼和浩特市老城南9公里处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国家3A级旅游区,现已更名为昭君博物馆。在座的各位对王昭君都很了解。那么,我想问一下各位,王昭君生活在哪个朝代?她的丈夫是谁?她为什么要出塞呢?王昭君是西汉末年的人,她的丈夫是匈奴呼韩邪(yé)单于(chán)。单于的意思是“拥有辽阔疆土的皇帝”,相当于汉朝的皇帝。说起她出塞,还得从汉匈发展、汉匈关系说起。匈奴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荀彧、猇恽的后裔,战国末期至秦初,以匈奴“都城”头曼城为中心,在内蒙古阴山、河套地区逐渐壮大。匈奴铁骑不断袭扰中原的安宁。秦朝统一中国后,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,迫使匈奴向北退却七百余里,放弃了阴山、河套地区。西汉初期,匈奴趁着秦末乱世、楚汉相争之机,再次强大起来。此时的匈奴处于冒顿单于的统治下,冒顿单于整理了匈奴各部落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创建的北方统一政权。

此时,汉朝刚刚建立,特别是经过了秦末三年的农民战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,国力已经相当弱小。强大的匈奴趁机不断入侵汉朝北部边境。公元前200年,汉高祖刘邦派三十多万大军与匈奴作战,却被四十万匈奴精锐兵围困在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郊)白登山上七天七夜。后来,刘邦只好采用陈平计策,贿赂冒顿单于妻(颜芝,单于之妻)才得以逃脱。鉴于汉初统治尚未巩固,经济尚未恢复,刘邦采取了与匈奴联姻、“休养生息”的政策,从而赢得了发展经济、积蓄实力的时间。经过惠帝、文帝、景帝,直至汉武帝时期,汉朝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,有了反击匈奴的实力。经过几次进攻,匈奴受到了沉重的打击,不断分裂,造成了“五大汗国争位”的混乱局面。经过这次战争,匈奴的统治区域大大缩小,人口、牲畜大减,最终分裂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支。为了赢得争夺皇位的斗争,呼韩邪单于想到借助汉朝的力量攻打自己的弟弟郅支,但是当汉朝消灭了郅支之后,呼韩邪单于又是高兴又是害怕。他高兴郅支单于被灭,政敌被除,无后患;又恐汉朝强大,自己日后必然因得罪而灭亡,自己的下场也会和郅支单于一样。于是从公元前51年开始,他三次拜见汉帝。第三次拜见时(公元前33年),他表达了“欲娶韩氏以亲吾”的愿望,得到了汉元帝的恩赐,于是就有了“昭君出塞”的故事。

这里的“塞”是指长城边塞,也就是包头北部的“光禄关”。【昭君墓正门前】时光荏苒,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了昭君墓的南门广场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道高大的浅红色石门,呈现出汉代的建筑风格。昭君墓旅游区经过近几年的几次扩建,现已建成占地数十平方米的昭君博物馆。门前醒目的一组汉阙和正门对面广场南侧的“千云”浮雕石墙,将我们的遐思带入两千年前汉匈交往的动人境界。【“千云”浮雕】接下来我们再去看长10米、高6米的大型花岗岩浮雕“千云”照壁。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张衡的作品。之所以叫“千云”,是因为王昭君姓千。《千云》左边第一个人就是昭君和呼韩邪单于。单于威武粗犷,有着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,而昭君则俊美儒雅,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女子。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,昭君似乎比单于年轻很多。事实也确实如此,因为昭君比呼韩邪单于年轻了二三十岁。这就要提到匈奴的一个习俗——娶寡嫂制,即“父死,娶继母;兄死,娶其妻皆为妻”。昭君与呼韩邪单于一起生活了两年,生了一个儿子,呼韩邪单于就死了。此后,其前任儿子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弗朱雷继位为单于。按照这一娶寡妇的习俗,昭君又嫁给了弗朱雷单于。昭君是汉人,虽然她对“娶寡妇”习俗有些抵触,但为了民族友好,她毅然嫁给了新单于,并与其共同生活了几年,生下了两个女儿。

右侧是少数民族青年的形象,他们热情地吹着号角,欢呼雀跃;还有忠贞不渝的长者、舞女等,这些形象表达了人民对这场婚姻的赞赏和欢迎。下方是两只象征和平的鹤,并以祥云作为背景,寓意王昭君远嫁匈奴后,人民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。 【院内董老碑前】(以下对景区内景点、景观的介绍,主要由昭君博物馆讲解员进行叙述)“董老碑”上镌刻着国家副主席、开国元勋董必武同志1963年“拜谒昭君墓”时写下的一首诗。我们一起来看看全诗的内容:“昭君千秋万载,胡汉联姻高明。诗人们各抒己见,写来写去总无所获。”两千多年来,许多文人墨客赋诗赋词,著书立说,发表自己的看法。文人墨客大多对昭君下嫁持负面看法。但面对各种意见,董先生正面肯定了昭君下嫁边塞的历史价值和意义。事实也的确如此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,“联姻”是明智之举,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,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。文人骚客的惋惜和抱怨都是徒劳的,因为昭君下西洋,换来了胡汉民族近六十年的和平,从而创造了史书上所记载的幸福景象和和谐局面,人民安居乐业,生产蓬勃发展。用唯物史观来看待这一历史事件,它顺应了时代潮流,体现了人民对和平稳定的向往,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,缓和和稳定了民族关系。

在两千年前及以后的封建社会,这是明智之举。即使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,这也足以为民族团结、各国和谐共处提供有益借鉴。【王昭君塑像】我们继续向前走,迎面而来的是由战国、汉代出土文物造型的大型石兽组成的“仪仗队”卫兵,分列大道两旁,相互对望。前方60米处的汉白玉框架亭中,那位亭亭玉立、满脸胜利喜悦的女子,便是汉白玉王昭君塑像。凡是去过湖北王昭君故里的人,一眼就能看出来,这尊塑像和那尊几乎一模一样。难道王昭君重生了,重回人间,回到了第二故乡?瞧,那风姿绰约、秀丽动人的英雄姿态和祥和的风度,不正是她当年嫁汉前送别会上“姿容明丽汉宫,左右环顾,左右摇动”的光辉形象吗?【石牌坊】

眼前的“石牌坊”以它为背景,面朝北,是人们拍照的非常好的地方,可以拍下和亲铜像和昭君墓。不过请先听我讲解,后面有空闲时间。这座石牌坊是按照传统的“三间四柱飞檐式”建造的,中间的大房间叫主屋,两间小的侧屋叫“次屋”。这样的石结构牌坊是陵园的典型地标。主屋的中间广州英姿马术,刻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按照历代传统称号所写的“青冢”两个字,意为“绿色的陵墓”。传说每年深秋,到处草木枯黄,唯有昭君墓上的草是绿色的,所以叫“青冢”。由于墓周围景色宜人,加之朝霞与晚霞的倒映,墓景时时变换,相传一日三变——“清晨如峰,中午如钟,黄昏如鸡爱吃的大头短茎蘑菇”。“青冢环抱深蓝”早已成为呼和浩特世代相传的八景之一。【“和亲”铜像】再往前,便是“和亲”铜像,以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同名雕塑为蓝本,用铜铸造,高3.95米,重5吨,生动再现了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并肩而骑的历史场景。两马中,一匹似在回首低语,一匹则似在侧耳倾听,相互倚靠,深情款款,使得整个雕像浑然一体,委婉地表达了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在马背上的新婚爱情。

这尊蒙汉双语婚姻铜像被内蒙古人民称为“民族团结的象征”。当然,昭君真的骑马去了匈奴吗?或许值得探讨,因为昭君从小在国家南部山区长大,进宫之后从未练习过马术。而且,作为一个少女,她真的会骑马走这么远的距离吗?我觉得不太可能。但到了塞外草原,成为马术民族的一员之后,她骑马陪伴丈夫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。再看铜像,细心的游客或许会发现,马头为何朝西呢?因为这里展现的是当时昭君出塞的初步路线,即从长安出发,先西行至甘肃庆阳,再北上,经陕西榆林、内蒙古东胜、达拉特旗、包头,最后到了漠北。另外,还可以留意一下呼韩邪单于帽子上的头饰,头饰上方是一只鹰的形象,这是因为匈奴崇拜鹰,鹰是他们民族的图腾,只有单于或国王的皇冠上才装饰有金鹰。【“石像”浮雕】排列在200多米长的甬道两边的动物造型石像被称为“石像”,具有守护、辟邪、吉祥的象征意义,古代很多帝王陵墓都有这样的“石像”;也有营造陵区庄严气氛的意思。昭君墓前有12对24尊石像,有牛、羊、马、骆驼、鹿、虎等,对称排列,威风凛凛,栩栩如生。石像造型优美,既体现了汉代墓葬的传统礼仪,又体现了当时北方的民族特色。【昭君边塞陈列室】我们往北走左前方就到了昭君边塞陈列室,陈列室位于昭君墓右侧前方。

我在这里依次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图文展示的内容—— 1、昭君与她的家乡及进宫后的情况: 昭君,姓王,名嫱,字昭君,西汉末年人。她出生于南郡秭归县湘西宝坪村,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。作为秭归人,她与爱国诗人屈原是相隔200多年的老乡。公元前36年,她被“选入叶庭为良家女”,在汉元帝后宫中担任“侍女”。所谓“良家女”,不是指医巫、商人、工匠出身,而是指农民出身。因为在“以农为主”的中国封建社会,商人、手工业者等是被人瞧不起的,地位低下,而农民子弟被认为出身比较清廉体面,所以被称为“良家女”。所谓“候官”,就是“等候皇帝召见”的意思。而“晔庭”则是后宫专门设立的机构,当时的“晔庭”对于普通的宫女来说,简直就是人间地狱。因为女子一旦被选入后宫,就永远没有任何自由。所以史料记载,昭君“入宫数年,不得见皇帝,积怨已深”。那么有朋友肯定会问,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,那么皇帝难道不喜欢美女吗?这就需要提到一个人——画家毛延寿。据说当时后宫美女众多,皇帝来不及一一拜见,就根据画师画的美女图来决定召见谁。结果后宫贿赂现象特别严重,昭君倔强,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,就把一颗痣放在了昭君画像的眼睛下面。可别小看它,在很久以前的封建社会,这颗痣就叫“伤夫泪痣”。

哪个男人会愿意娶自己的仇人呢?因此,昭君在宫中呆了三年,并没有见到汉元帝。这时,呼韩邪上朝求婚的消息引起了不少的议论。因为出边疆需要面对不同的语言、住所、饮食等等,谁会愿意出边疆呢!这时,昭君站出来表示愿意嫁给匈奴。于是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送别会上,汉元帝尴尬的一幕。在这次会见中,汉元帝第一次看到如此美丽的昭君,特别的惊讶。他心里想,怎么以前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姑娘啊!仔细一想,好像在之前的画卷里见过,不过那人眼睛下面有颗痣,难道不是同一个人吗?他越想越着急。不然的话,他不会放她走的,我留下来。但想到“君子言好马配好鞍”,只能硬着头皮让她去了匈奴。后来发现是毛延寿干的。汉元帝一怒之下,把毛延寿和同流的画师都杀了。2、楠木井:楠木是我国的千年仙木,两千多年前王昭君喝的就是这口楠木井的水,现在她的家乡的人还喝着这口井的水。这口井的水特别甘甜,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,据说夏天天气特别热的时候,来到井边,凉气扑面而来,喝上一口井水,暑气瞬间消散;冬天不管天气多冷,地面多冷,井水总是热气腾腾。乡亲们说用楠木井的水做饭,饭特别香;用它煮汤,汤特别鲜;用它泡茶,茶特别香;还有喝了它的水会生美女的说法。

如果有机会,准妈妈们可以去那里领略一下美人的风采。 3.香溪河:历史上的昭君美艳无比,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,相传她身上有一种奇香,因她经常到河边洗帕子、洗丝绸,河水也染上了香气,因此人们就把这条河叫做香溪河。 4.白鹤茶:昭君救了两只白鹤,白鹤从杭州带回龙井茶籽报答昭君。聪明的昭君在家乡的土地上精心培育出“白鹤茶”,成为兴山著名的特产。 5.汉朝与匈奴联姻的史料记载,以及昭君出塞的详细路线图,请大家了解和掌握这些文献。现在请大家掌握一个新奇有趣的知识——历史上曾用“沉鱼落雁、落雁闭月、羞花落”来形容四大美人。猜猜哪个词形容王昭君?为什么用“落雁”来形容王昭君?相传,王昭君在去往鄂尔多斯北部的途中,一群大雁从她头顶飞过。大雁们被她的美貌惊呆了,甚至忘记了扇动翅膀,纷纷落下。因此,王昭君被称为“落雁”,黄河南岸有一处景点叫“落雁崖”。王昭君无论是容貌、心灵、事业、名声都十分美丽,比西施、貂蝉、杨贵妃三位美女漂亮多了。6、昭君的子女:王昭君与呼韩邪有一子,名叫伊图支牙氏,被封为幽日居王。后于东汉初年因单于继承权问题被同父异母的哥哥所杀,王昭君与伏主雷单于育有两个女儿,须布居次和当于居次。

昭君死后,其女虚布居慈云、女婿虚布当继续秉承其一生的志向,为汉匈民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奋斗。 7、昭君在国外的影响: 昭君故事很早就流传到国外,尤其是在日本和越南。日本诗歌中很早就有引用昭君故事的诗句,14世纪就出现了以昭君为题材的绘画。15世纪,“能剧”就表演了昭君的故事。近年来,日本不断出现有关昭君的艺术作品和研究论文;越南也很早就出现了有关昭君的诗歌。昭君的事迹在19世纪初就被西方提及,其影响已相当广泛。 【匈奴历史陈列室】 昭君过境陈列室往东几十米,昭君墓左前方是匈奴历史陈列室。这里展出的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说明,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,兴起于公元前三、四世纪的战国晚期,历史上统称“胡”。其强盛时在北方草原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游牧部落联盟帝国,对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和汉族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。匈奴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组成部分,匈奴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笔瑰宝。阴山、沙漠以南的河套地区,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,是匈奴最初的经济、政治、军事活动中心。【昭君墓】大家跟我看。我们面前的这个大土丘就是昭君墓。昭君墓最早的记载是在唐代发现的。

墓葬占地20余亩,高33米,底部面积13000余平方米,是我国最大的汉代墓葬之一。相传昭君死后,汉、匈奴人十分悲痛,纷纷赶来送葬。人们用衣服裹土,用袋子把她的墓填满。由于参加葬礼的人有上千人,大家都想多抱些土袋以表达哀悼,所以最后堆成了一座形如小山的坟墓。我们现在看到的昭君墓是197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修复的。根据汉墓“埋土为墓”的结构特点,在原墓基础上填土5000余立方米。整体外形为斗状墓冢,墓冢上部为方形平顶(又称方上),为典型的秦汉墓冢形式。其实,内蒙古境内的昭君墓很多,仅内蒙古西部地区就有不少地方据说是昭君墓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?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广州英姿马术,人民爱戴她,所以很多人都希望她葬在自己的家乡,保佑他们平安,保佑家乡繁荣美丽。因此,昭君墓那么多也就不足为奇了。也有人认为她是下凡的仙女,称她为“昭君娘娘”。附近的人们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很有灵验。传说有一对结婚很久,一直没有孩子的年轻夫妇,在这里许愿并过夜,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健康的宝宝。各位朋友,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!从墓侧拾级而上,可以到达昭君墓的顶部,我们会看到栩栩如生的昭君手捧琵琶的石像,还可以看到绵延千里的阴山和远处的呼和浩特市的景色。

这里可以拍照留念。【碑廊】昭君墓后面是长达百米的碑廊,碑廊里陈列着大量的诗文、书法和碑刻,均为名人手迹,据统计,唐代以前的诗文有20余首,唐代的诗文有60余首,宋元明清至今的诗文更是不计其数。你可以顺着昭君墓后面的台阶走下去看看广州英姿马术,感受一下这些诗文的魅力!诗文中提到的明妃就是昭君,为了避西晋司马昭的讳,便称昭君为明妃,后世也纷纷效仿。【藏墨园】藏墨园是新建的书法收藏展览馆,位于昭君墓东南约60米处。里面有一些领导、名人、书画家歌颂昭君的精品字画,还有中央领导视察昭君墓的现场照片。看完这些,我想起了十多年前一位从事旅游行业的诗人写的一首诗《念奴娇:访昭君墓》,客观简洁地概括了这里的山水和出塞远嫁的昭君文化的史实、成就和精髓。诗中说:“青冢在黑河的环抱中,巍然如山。世事变迁,这座却依然巍然屹立。草木繁茂,鲜花绚丽,骑像传达着英雄气概。诗文碑文颂扬着——千代人的功绩。回想两千年前,汉匈能和睦相处,多么亲切啊!五十多年来,国家太平,人民没有争战。多亏了昭君懂得大义,出征边塞联姻。民族团结,单于等开创了先河。”我想,参观昭君墓,熟记和理解董先生的七言绝句《游昭君墓》,欣赏藏莫园的佳作,再对照、品味这首《念奴娇》,一定能加深你对昭君、对昭君墓、对昭君文化,乃至对歌颂昭君、歌颂与昭君志同道合的呼韩邪单于的优秀诗词歌赋的印象,增进你的了解,增长你的知识,提高你的精神境界和文学修养。

【新增建筑】昭君博物馆在东西两侧新增了几座规模宏大、景观壮丽的建筑,分别是位于西部、坐北朝西的匈奴文化博物馆、单于帐、和秦宫、昭君故里。其中,匈奴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,是全球唯一的匈奴博物馆。其陈列内容围绕匈奴的兴起、发展和变化,匈奴的政治制度和官职,匈奴的社会经济和风俗习惯,匈奴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,匈奴与汉族的通婚等展开。单于帐采用匈奴民族的建筑形式和风格,体现匈奴的历史文化和传承。主要展示匈奴歌舞、汉代歌舞、昭君下西洋歌舞等,让游客通过观看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汉文化与匈奴文化的融合。昭君居采用长江流域建筑风格,按1:1比例复制了昭君故里湖北兴山的昭君居,包括昭君用过的楠木井、梳妆台以及相关生产生活工具、物品等。同时,这里还举办独具楚风的湖北编钟表演、茶艺表演。如今,昭君博物馆已成为包括汉文化、匈奴文化、楚文化在内的综合文化资源载体,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,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外宾客。【结语】我们对昭君墓的参观到此结束。朋友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:这座昭君墓里真的埋葬着昭君吗?这是真正的昭君墓吗?考古学家尚未证实。

实际上,我认为被埋葬的地方并不重要。 FUL陈述最有意思的,关于和她的坟墓,您可以在风景秀中自由移动20分钟,请检查您的手表。

赛事直播

录像回放

体育资讯

直播 足球 篮球 录像 前瞻